examples

ROBOLAW.ASIA Research

科技法 (1): 机器人科技、公法与管制

example graphic 福冈机器人特区:全世界第一起仿人智能机器人的户外公共道路实验曾在此进行测试

日本经济产业省 自2004年起陆续发布一系列的机器人政策白皮书,政策所关注的范围包含 “下一代机器人”所涉及的商业机会和安全隐患等重大议题。他们预测一个 “人类-机器人共存社会”将在2030年前后到来。然而,下一代机器人融入人类日常生活之中是一个渐进式过程,我们相信智能机器人将会是继个人计算机以及互联网下一波的 变革性技术
因此,我们创立了ROBOLAW.ASIA,试图探索人工智能与法律学科交叉范畴和从中伴随的新可能性。现阶段ROBOLAW.ASIA的研究重心在于讨论如何透过科技政策和公法规制将智能机器人的技术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在此议题上我们与欧盟第七框架科研项目:“机器人法律” 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学仿人机器人研究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一个浮现的问题是究竟我们应当对于智能机器人施以管制与否? 在目前法制框架下智能机器人仅仅是一种财产,或 ”第二的存在”,而这对于确保人类-机器人共存愿景下伴随的安全及道德风险来说是远不足够的。换而言之,未来机器人管制需要建立在将智能机器人视为 “第三的存在”,在此前提下智能机器人仍属于法律客体,并且在法律上获得和一般机械不同之差别对待。然而,其困难之处与19世纪大英帝国苦思如何对于新崛起的蒸汽动力汽车科技施以管制相似,皆属一种 “未知的调控” 。一方面,在缺乏适切管制下这些机械可能对于人类造成致命性的后果,例如经常发生的电梯或工业机器人安全事故。对于立法管制者而言,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洞见使其能和机器人科技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可能是背后更大的挑战。何以管制者时常出现一种过度管制高新科技的保守立法倾向,在此不言而喻。
为了阻止在19世纪有摧残英国汽车工业恶法之称的 红旗法 (Red Flag Laws) 再度复辟于21世纪智能机器人时代,首先我们可以参酌的做法是在 机器人实证实验特区的基础上进行 ”去管制化” (Deregulation)。不论是机器人制造商或立法管制者,皆可在机器人实证实验特区内部自由进行各种测试,同时得以在产品投入市场的前一个阶段及早发现当初未能预期到的科技风险。
源自于东瀛日本,“Tokku” 机器人实证实验特区的制度发展推行虽然只有十余年历史,但该国目前已有系统地在福冈、大阪、岐阜、神奈川、筑波等地设置特区用于解决政府管制和私人商业、科研创新之间的潜在冲突。随着今后机器人科技对全球经济发展之相对重要性的提升,特区作为机器人与社会之缓冲接口的特质将更为显著。
此外,我们必须关注公法与管制的重要性。但当下的重点似非宪法层面的深层权利义务问题,即谈论究竟智能机器人是否属于法律主体或客体的体制性抽象法哲学思辨。对于问题之探索应该还是从务实面、基础面出发,例如围绕在高新智能机器人科技之设计、制造、销售、以及使用所发生的各种管制争议纠纷。而其中一种可能性是提倡 “机器人安全监管法”, 这是现存机械指令管制法规的延伸,这些 “技术法规” (Technical Norms) 作为机器人法律的基盘,将有效确保人类-机器人共存的新安全。
最后,机器人伦理和法律管制并非两不相干,从管制的角度出发,机器人法律正是机器人伦理和机器人工学的交集。在未来或许我们不需要替仿人机器人制定一套 新红旗法, 但这一切取决于我们面对 ”未知的调控” 时采取何种道德立场和具体行动。


Contribution:

01. Yueh-Hsuan Weng, Yusuke Sugahara, Kenji Hashimoto, Atsuo Takanishi (2015) Intersection of ?Tokku? Special Zone, Robots, and the Law: A Case Study on Legal Impacts to Humanoid Robots (“Tokku”特区、机器人、法律的交汇点:关于仿人机器人的实证法律个案研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obotics, Vol. 7, No. 5, Page 841-857, Springer [LINK]
02. 翁岳暄, [英] Gurvinder S. Virk, 杨书评 (2015) 人类-机器人共存的安全性:新ISO 13482 服务机器人安全标准, 网络法律评论 第17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LINK]
03. 翁岳暄 (2014) 新興科技的應用與衍生問題概述, NTHU 網際網路與法律課程, 2014年12月11日, 10:00-12:00, 台積館121教室, 國立清華大學, 新竹
04. Erica Palmerini, Pericle Salvini, Andrea Bertolini, et al (2014) Guidelines on Regulating Robotics, EU FP7 Project: ROBOLAW [LINK]
05. 翁岳暄, [德] Dominic Hillenbrand (2014) 汽车智能化的道路: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监管研究, 科技与法律 (STL), No.4, General Issue 110, Page 632-646 [LINK]
06. 翁岳暄 (2014) 服务机器人安全监管问题初探: 以开放组织风险为中心 (The Study of Safety Governance for Service Robots: On Open-Texture Risk),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大学法学院 [LINK]
07. 翁岳暄 (2014) 军用机器人与战争 , 北大互联网法律通讯, 第10卷第4号 [LINK]
08. 翁岳暄 (2014) 机器人科技,伦理与法律 , 北大互联网法律通讯, 第10卷第3号 [LINK]
09. 翁岳暄 (2014) 机器人 - 历史性的综述, 北大互联网法律通讯, 第10卷第2号[LINK]
10. 翁岳暄 (2013) 《特别专访》维尔茨堡大学 Eric Hilgendorf 教授: “欧洲机器人法律研究” , ROBOLAW.ASIA Initiative [LINK]
11. 翁岳暄 (2013) 《特别专访》联合国海恩斯特别报告员:关于冻结“自主机器人杀手”研发活动 , ROBOLAW.ASIA Initiative [LINK]
12. Yueh-Hsuan Weng (2012-2014) Supporting External Network, EU FP7 Project: ROBOLAW, Scuola Superiore Sant?Anna, Pisa, Italy, June 2012 - September 2014 [LINK]
13.翁岳暄 (2012) 社会机器人: 作为市民伙伴的机器人- Paolo Dario教授专访, 北大互联网法律通讯,第8卷第5号 [LINK]
14. Yueh-Hsuan Weng, Sophie T.H. Zhao (2012) The Legal Challenges of Networked Robotics: From the Safety Intelligence Perspective, M. Palmirani et al. (Ed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LNCS): AI Approaches to the Complexity of Legal Systems, Vol. 7639, Page 61-72,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LINK]
15. 翁岳暄 (2011) 人机共存社会中隐含的开放组织风险:评开放式机器人, 网络法律评论 第13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LINK]
16. Pericle Salvini, Giancarlo Teti, Enza Spadoni, Emiliano Frediani, Silvio Boccalatte, Luca Nocco, Barbara Mazzolai, Cecilia Laschih, Giovanni Comand?, Emanuele Rossi, Paolo Carrozza & Paolo Dario (2010) An Investigation on Legal Regulations for Robot Deployment in Urban Areas: A Focus on Italian Law, Advanced Robotics, Vol. 24, No. 13, Page 1901-1917, Leiden: VSP-BRILL [LINK]
17. Yueh-Hsuan Weng (2009) Toward The Human-Robot Co-Existence Society: On Legislative Consortium for Social Robotic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EEE ICRA?09) Workshop on Legal and Safety Issues Related to Autonomous Networked Robots Operating in Urban Environments, (10:40~11:05) Room 404, Kob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Kobe, 13th May 2009 [LINK]
18. Yueh-Hsuan Weng, Chien-Hsun Chen and Cheun-Tsai Sun (2007) The Legal Crisis of Next Generation Robots: On Safety Intelligence (次世代机器人的法制危机: 安全智能论) , Paper presented on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 (ICAIL'07). Stanford Law School, Palo Alto, California, USA [ Acceptance Rate: 26% ] [PDF]

科技法 (2): 互联网法律与公共政策

example graphic 我们正面临来自物联网时代的法律挑战 !!

对于 互联网的观察,有“互联网之父”之称的 Vinton G. Cerf 博士指出: ?Virtual and real worlds will merge. Virtual interactions will have real world consequences. Control of the electrical grid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could be made to appear to be part of a virtual environment in which actions in the virtual space affect actions in the real space.?
基于实世界的随机动态变化及高度不确定性,目前智能机器人仍难以完全地适应实验室外的“非结构化环境”。然而,无所不在运算 (ubiquitous computing)、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以及下一代网络科技将促使“联网机器人”更轻易地从外部环境中获取结构化信息以支持其行动和决策。
中国十二五计划 (2011-2015) 将建立自主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列为其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也将对于中国发展“联网机器人”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物流与仓储等等。这也突显了对于 “联网机器人” 之技术及法律风险议题关注的重要性。

Contribution:

01. 翁岳暄 (2013) 云计算问责视角下的合同问题与等级服务协议, 网络法律评论 第15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LINK]
02. 翁岳暄 (2012) 物联网与自动化: 虚世界与实世界的整合, 北大互联网法律通讯, 第8卷第5号 [LINK]
03. 翁岳暄 (2012) 智能交通: ATM的民事责任问题 - Giovanni Sartor与Giuseppe Contissa教授专访, 北大互联网法律通讯,第8卷第5号 [LINK]
04. 翁岳暄 (2012) 智能电网: 网络经济与信息安全之间的平衡 - 何娴博士专访, 北大互联网法律通讯, 第8卷第5号 [LINK]
05. Yueh-Hsuan Weng (2012) Law & Networked Robotics: Some legal Issue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ula 6, 12:00-15:00, SSSA Seminar, Scuola Superiore Sant?Anna, Pisa, June 6th 2012
06. 翁岳暄 (2012) 雅虎 Yahoo! 资助项目: ?物联网与自动化之立法政策研究?, 北京大学互联网法律中心
07. Yueh-Hsuan Weng, Sophie T.H. Zhao (2011) The Legal Challenges of Networked Robotics: From the Safety Intelligence Perspective, XXV. IVR World Congress on Philosophy of Law and Social Philosophy Special Workshop on AICOL, (16:00~16:20) Room HZ 8, Building N.4, Goethe-Universit?t Frankfurt, Frankfurt am Main, 15th August 2011 [LINK]
08. Yueh-Hsuan Weng (2011) Networked Robots: A Brief Look at Its Possible Legal Implication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EEE ICRA?11) Workshop on Roboethics, (16:30~17:00) Room 5B, SHICC, Shanghai, 13th May 2011 [PDF]
09. 陈建勋 (2010) 云的技术: 云计算国际趋势介绍, 北大互联网法律通讯, 第6卷第5号 [LINK]
10. 牟媛 (2010) 云的架构: 云计算定义及架构的规范分析, 北大互联网法律通讯, 第6卷第5号 [LINK]
11. 王正宏 (2010) 云的风险: 云计算的技术风险分析, 北大互联网法律通讯, 第6卷第5号 [LINK]
12. 翁岳暄 (2010) 云的管制: 迈向社会系统设计之云计算法律框架, 北大互联网法律通讯 [LINK]
13. 翁岳暄 (2010) 科技法讲座: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 北大互联网法律中心读书坊, 2010年10月16日, 17:00-19:00, 中国技术交易大厦, 中关村, 北京 [LINK]
14. 翁岳暄 (2010) 雅虎 Yahoo! 资助项目: ?云计算与网络社会?, 北京大学互联网法律中心

法律信息学 (3): 法律信息自由取用运动与 CHINA-LII

example graphic 第3届 北大-斯坦福-牛津 互联网法律与公共政策研讨会 (2014)

自 1949 年以来, 中国已发布超过50万部的法律和规则,在下一个十年其总量将更为可观。然而这些丰富的“初级法律资源 (法律、规则、判决)”却缺乏一个支持 Law via the Internet 的简单、自由取用法律信息之渠道。 在中国,法律信息服务主要是服膺于 使用者付费 的准则, 这些法律数据库服务的主要对象乃为法院、律所等高端专业客层。我们可以预见这种使用者付费准则将不利于中国或海外的 “法律门外汉(Layman)” 来使用获取电子法律信息资源。长期观之,这可能会妨碍中国依法治国的发展方针,甚至法律在地方的具体实践。因此建构出一种确保初级法律资源能被人民无偿自由取用对于中国法治化的实现将是至为重要的。
CHINA-LII | 中国法律信息中心 源自于2012年春在欧洲大学研究院法律系 Villa Schifanoia 举行的一场学术讨论会,与会者翁岳暄回到北京后和 Seth Wang 共同进行 CHINA-LII 的设计开发,并且在2013年夏于北京大学畅春园完成初代信息平台的建构和上线测试。当初学术讨论会的讨论内容则在同年出版于 “网络法律评论” 。 2014年秋, 国际FALM协会常务秘书暨 CHINA-LII 执行秘书 Ginevra Peruginelli 博士出席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举行的第3届 北大-斯坦福-牛津 互联网法律与公共政策研讨会并展示 CHINA-LII 的 概念信息平台 ,会后获得许多牛津、斯坦福教授的关注和反馈。

example graphic

Contribution:

01. Ginevra Peruginelli (2014) 管窥网络治理与对于法律的自由取用, 第3届 北大-斯坦福-牛津 互联网法律与公共政策研讨会, 2014年11月22日, 14:50-16:15, 凯原楼报告厅, 北京大学法学院 [LINK]
02. 翁岳暄, [意] Giovanni Sartor, [意] Giuseppe Contissa, [意] Enrico Francesconi, [意] Ginevra Peruginelli (2013) Law via the Internet: 为何中国没有LII?, 网络法律评论 第15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LINK]

top